標(biāo)題: 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設(shè)計報告 [打印本頁]

作者: yuanyuwei    時間: 2018-6-10 13:26
標(biāo)題: 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設(shè)計報告
串聯(lián)諧振實驗報告包含電路圖,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結(jié)果
大學(xué)實驗報告

院系:電子信息學(xué)院  班級:16通信工程  姓名:*  學(xué)號:16128404014      
指導(dǎo)老師:金*     同組實驗者:      實驗日期:2018


實驗名稱:串聯(lián)諧振電路
基 礎(chǔ) 實 驗
RLC串聯(lián)電路如圖3.6.1所示,改變電路參數(shù)L、C或電源頻率時,都可能使電路發(fā)生諧振.
該電路的阻抗使電源角頻率的函數(shù)     (3.6.1)
當(dāng)時,電路中的電流與激勵電壓同向,電路處于諧振狀態(tài).
諧振角頻率,諧振頻率.
諧振頻率僅與元件L、C的數(shù)值有關(guān),而與電阻R和激勵電源的角頻率無關(guān).當(dāng)時,電路呈容性,阻抗角;當(dāng)時,電路呈感性,阻抗角.
電路發(fā)生諧振時,電感上的電壓(或電容上的電壓)與激勵電壓之比稱為電路的品質(zhì)因數(shù)Q,即  (3.6.2)
定義回路電流下降到峰值的0.707時所對應(yīng)的頻率為截至頻率,介于兩截止頻率間的頻率范圍為通頻帶B,即   (3.6.3)
電路中電壓與電流隨頻率變化的特性稱為頻率特性,它們隨頻率變化的曲線稱為頻率特性曲線,也稱為諧振曲線.
Q值越大,曲線尖峰值愈陡峭,其選擇性就愈好,但電路通過的信號頻帶越窄,即通頻帶越窄.
圖3.6.4   串聯(lián)諧振電路
表3.6.1  RLC電路響應(yīng)的諧振曲線的測量
頻率f/kHz
0.5
1.0
2.0
4.0
7.0
7.4
10.0
12.0
14.0
電壓
電壓
電壓
圖3.6.4   串聯(lián)諧振電路

諧振頻率為7.197kHz
-3dB帶寬為33.749kHz(35.277-1.528
(3) 當(dāng)電阻時,用Multisim軟件仿真串聯(lián)諧振電路的諧振曲線、觀測R對Q的影響.
結(jié)論:R越大,Q越小
在Multisim上畫出如上圖所示
結(jié)論:由諧振電路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的頻譜可知,輸出信號已出現(xiàn)失真。
電阻R(Ω)
電感L(mH)
電容C(nF)
1000
4.7
94
電路諧振頻率:
品質(zhì)因數(shù):
測得,BW=3.5kHz.
表3.6.1  RLC電路響應(yīng)的諧振曲線的測量
頻率f/kHz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電壓
515
786
903
956
982
994
999
999
997
992
電壓
15
46
80
113
145
176
207
236
265
293
電壓
872
665
510
405
332
281
242
211
188
168
頻率f/kHz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
電壓
892
770
659
569
478
439
393
354
322
/
電壓
527
682
780
841
882
908
928
942
952
/
電壓
76
43
28
19
14
11
8
7
5
/
要控制變量,控制輸出電壓恒定,改變輸出頻率。
成立,且大小相同相位相反。因為諧振時端口對外呈純阻性,而電感上的電壓超前于電阻90°,電容上的電壓落后于電阻90°.


完整的Word格式文檔51黑下載地址:
串聯(lián)諧振實驗報告.docx (135.34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作者: aaaaaa。    時間: 2019-8-7 21:29
謝謝樓主分享




歡迎光臨 (http://www.torrancerestoratio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