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單點接地和多點接地 [打印本頁]
作者: edu118gct 時間: 2014-3-19 11:20
標題: 單點接地和多點接地
本帖最后由 edu118gct 于 2014-11-5 16:58 編輯
有三種基本的信號接地方式:浮地、單點接地、多點接地。
1 浮地 目的:使電路或設(shè)備與公共地線可能引起環(huán)流的公共導線隔離起來,浮地還使不同電位的電路之間配合變得容易。 缺點:容易出現(xiàn)靜電積累引起強烈的靜電放電。 折衷方案:接入泄放電阻。
2 單點接地 方式:線路中只有一個物理點被定義為接地參考點,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 缺點:不適宜用于高頻場合。
3 多點接地 方式:凡需要接地的點都直接連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線長度為最短。 缺點:維護較麻煩。
4 混合接地 按需要選用單點及多點接地。
PCB中的大面積敷銅接地 其實就是多點接地 所以單面Pcb也可以實現(xiàn)多點接地
多層PCB大多為高速電路 地層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電磁兼容性 是提高信號抗干擾的基本手段,同樣由于電源層和底層和不同信號層的相互隔離 減輕了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號間的干擾。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947.png
在大功率和小功率電路混合的系統(tǒng)中,切忌使用,因為大功率電路中的地線電流會影響小功率電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電路要放在A點,這點電位是最穩(wěn)定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并聯(lián)單點接地。但是,并聯(lián)單點接地需要較多的導線,實踐中可以采用串聯(lián)、并聯(lián)混合接地。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3351.png
將電路按照特性分組,相互之間不易發(fā)生干擾的電路放在同一組,相互之間容易發(fā)生干擾的電路放在不同的組。每個組內(nèi)采用串聯(lián)單點接地,獲得最簡單的地線結(jié)構(gòu),不同組的接地采用并聯(lián)單點接地,避免相互之間干擾。
這個方法的關(guān)鍵:絕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電路或噪聲電平 相差很大的電路共用一段地線。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7481.png
這些不同的地僅能在通過一點連接起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2709.png
為了減小地線電感,在高頻電路和數(shù)字電路中經(jīng)常使用多點接地。在多點接地系統(tǒng)中,每個電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線面上,如機箱。電路的接地線要盡量短,以減小電感。在頻率很高的系統(tǒng)中,通常接地線要控制在幾毫米的范圍內(nèi)。
多點接地時容易產(chǎn)生公共阻抗耦合問題。在低頻的場合,通過單點接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在高頻時,只能通過減小地線阻抗(減小公共阻抗)來解決。由于趨膚效應(yīng),電流僅在導體表面流動,因此增加導體的厚度并不能減小導體的電阻。在導體表面鍍銀能夠降低導體的電阻。
通常1MHz以下時,可以用單點接地;10MHz以上時,可以用多點接地,在1MHz和10MHz之間時,可如果最長的接地線不超過波長的1/20,可以用單點接地,否則用多點接地。深圳硬件實訓,小班授課,實操為主。詳情聯(lián)系郭老師QQ754634522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1997.png
接地電容的容量一般在10nF以下,取決于需要接地的頻率。
如果將設(shè)備的安全地斷開,地環(huán)路就被切斷,可以解決地環(huán)路電流干擾。但是出于安全的考慮,機箱必須接到安全地上。圖中所示的接地系統(tǒng)解決了這個問題,對于頻率較高的地環(huán)路電流,地線是斷開的,而對于50Hz的交流電,機箱都是可靠接地的。
作者: meilidianzhi 時間: 2014-7-15 21:30


作者: heam 時間: 2014-9-15 11:30
謝謝分享
作者: 郭良 時間: 2014-10-23 19:46




作者: edu118gct 時間: 2014-10-24 10:32






作者: huahuasousou 時間: 2014-10-24 12:37
感謝分享!
歡迎光臨 (http://www.torrancerestoratio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