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DIY小電磁擺

查看數(shù): 3592 | 評論數(shù): 13 | 收藏 4
關燈 |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左 右->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發(fā)布時間: 2023-10-17 12:23

正文摘要:

用一節(jié)鎳鎘電池(廢剃須刀)加廢計算器太陽能電池為能源,制作一個無需看管的電磁擺。 電路圖中少畫了,在電池兩端并有一1000uF的電容。線圈用0.18mm線,在18mm上繞了140圈,多點少點問題不大。 試驗中電流在1.4 ...

回復

ID:1041854 發(fā)表于 2024-12-15 13:48
LHZ6974 發(fā)表于 2024-12-9 10:05
轉:當秋千的下方的磁鐵擺動經(jīng)過這個鐵芯時,L1線圈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使三極管9014導通,L2有電流流過,正反 ...

    不錯!估計效率比我的高一些。只是覺得DIY起來難度更大些。簡單計算一下:L1的感應電壓必須達到0.6V左右,設感應線圈直徑為10mm,單擺長為250mm,g為9.8,磁鐵為N35,B為12mT,算出L1圈數(shù)大于793匝,考慮余量(磁鐵與線圈的距離,磁鐵磁性下降等)至少要1500匝以上吧。
    其實也有用單管的。電池用1.5V加三個元件,改變線圈匝數(shù)。1、把L2移到三極管C極與電池正;2、三極管c、b接470k電阻與0.22微法電容;3、L1接電池負極,另一端串3.3微法電容到三極管b極;4、L1、L2的匝數(shù)分別是2500、2000。單管的效率確比兩管的高好幾倍。二十多年前制作過,當時制作線圈好難哦。
ID:1065721 發(fā)表于 2024-12-9 10:05
轉: 當秋千的下方的磁鐵擺動經(jīng)過這個鐵芯時,L1線圈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使三極管9014導通,L2有電流流過,正反饋,使L1電位升高,加速三極管導通,鐵芯磁場加強,排斥上方秋千磁鐵,使擺動幅度提高。當磁鐵擺動到高點時,L1放電使三極管基極電壓下降,9014截止。秋千磁鐵降落時又重復以上步驟。

ID:1065721 發(fā)表于 2024-12-9 09:57
成品得刷布器,也是個單擺,線圈有抽頭,一個三極管,結構很簡單。用了兩年啦。
ID:1100060 發(fā)表于 2023-12-14 23:18
scl123456 發(fā)表于 2023-12-14 13:43
一大塊電路板和一個電池匧?用貼片元件,線圈用0.06或0.08mm的線繞制,體積小吧。電池用紐扣電池+太陽能 ...


那已不是元初代的了,父親當年買的兩臺,用的電池,一個是節(jié)C,一個是兩節(jié)AA,
電路板是電木板,幾乎佔滿一整個側壁,元件稀疏焊工粗糙,鬧鈴是玩具馬達驅動的彈簧錘。
ID:1041854 發(fā)表于 2023-12-14 13:43
LhUpBJT 發(fā)表于 2023-12-14 08:12
這種電子鐘稱為 晶體管鐘,結構不比機械鐘簡單,體積也壓不下來,
少了發(fā)條與驅動鏈路,卻多了一坨線 ...

一大塊電路板和一個電池匧?用貼片元件,線圈用0.06或0.08mm的線繞制,體積小吧。電池用紐扣電池+太陽能電池體積應該不大吧。擺錘在3g時電流0.4mA左右。
ID:1100060 發(fā)表于 2023-12-14 08:12
LhUpBJT 發(fā)表于 2023-11-22 00:03
電子機械時鐘,元初代的就是電磁擺。


這種電子鐘稱為 晶體管鐘,結構不比機械鐘簡單,體積也壓不下來,
少了發(fā)條與驅動鏈路,卻多了一坨線圈、一大塊電路板和一個電池匧。
ID:1041854 發(fā)表于 2023-12-6 18:39
y0531 發(fā)表于 2023-12-5 09:59
是不是應增加一個感應線圈,頻率根據(jù)長度自動調節(jié)。

那樣復雜了,就用此線圈作感應線圈,感應電壓放大后再生一次作為驅動。頻率由單擺擺長與當?shù)刂亓铀俣扔嘘P。
ID:913410 發(fā)表于 2023-12-5 09:59
是不是應增加一個感應線圈,頻率根據(jù)長度自動調節(jié)。
ID:1100060 發(fā)表于 2023-11-22 00:03

電子機械時鐘,元初代的就是電磁擺。
ID:275952 發(fā)表于 2023-11-1 16:07
看看實物吧
ID:1041854 發(fā)表于 2023-10-17 22:35
唉!第一張電路圖發(fā)錯了!那是耳機放大電路圖。粗心了。主要是幫朋友制作設計的,放在窗臺上不管它,它能自己工作。

小黑屋|51黑電子論壇 |51黑電子論壇6群 QQ 管理員QQ:125739409;技術交流QQ群281945664

Powered by 單片機教程網(wǎng)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