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想制作一個能測量1-5CM距離的超聲波測距器,必須了解超聲波振子的功能,于是制作了一組40khz的超聲波發(fā)射和接收器,這樣就能觀測到超聲波振子的波形,先將發(fā)射與接收對著看,如圖:
DSC00711a.jpg (34.08 KB, 下載次數(shù): 76)
下載附件
2018-6-13 21:42 上傳
用單片機控制發(fā)射一段一段的超聲波,第一次測得的波形是這樣的:
ultra-1J.jpg (111.44 KB, 下載次數(shù): 92)
下載附件
2018-6-13 21:44 上傳
余震達到250MS,這表示盲區(qū)將達到85m, 不可能吧?隨后不知怎樣調(diào)了調(diào),就出現(xiàn)這樣的波形:
ultra-2J.jpg (110.58 KB, 下載次數(shù): 90)
下載附件
2018-6-13 21:48 上傳
這個才對呀,放大仔細查看:
ultra-3Ja.jpg (173.24 KB, 下載次數(shù): 70)
下載附件
2018-6-13 21:53 上傳
這是發(fā)射開始時的波形,發(fā)現(xiàn)原來發(fā)射振子啟動也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增大,不是想象中一給訊號就完美輸出聲波,這時間大概100-200us, 再看看發(fā)射訊號停止時的波形:
ultra-4Ja.jpg (159.95 KB, 下載次數(shù): 69)
下載附件
2018-6-13 21:58 上傳
早就聽說超聲波振子是有余震的,終于清楚看到了,停止給振子訊號后,要1.5ms才會完全停止,這就是所謂盲區(qū)的由來,這段時間如果有反射波回來,是無法分清楚是余震還是反射波,以1.5ms算,盲區(qū)達到51cm, 半米啊,很驚人,也可能是我算錯了。接著是把發(fā)射和接收器并排,就像市面上賣的那種測距器一樣,如圖:
DSC00715a.jpg (57.21 KB, 下載次數(shù): 85)
下載附件
2018-6-13 22:08 上傳
由于發(fā)射與接收很靠近,發(fā)射波會直接透過外殼送到接收器,究竟有多大呢,看看這張圖:
ultra-5J.jpg (117.8 KB, 下載次數(shù): 75)
下載附件
2018-6-13 22:14 上傳
開始發(fā)射后,短時間就看到接收器收到微弱的訊號,那就是相鄰發(fā)射器漏過來的訊號,這時前面并沒有物體,沒有反射波,再看看這個圖:
ultra-6J.jpg (138.16 KB, 下載次數(shù): 83)
下載附件
2018-6-13 22:19 上傳
這是將手掌放在距離大概7cm的地方,反射波幅度很大,雖然這時發(fā)射器還在發(fā)射,不會影響對反射波的辨別,如果能想點辦法隔離發(fā)射器與接收器,應該能再降低相鄰訊號的干擾。
納悶的是,無論我后來對線路如何調(diào)整,卻再也無法重現(xiàn)第一張波形圖了,誰會知道原因呢?
結論:從這些測試的結果,我所設想的5CM超聲波測距應該可是以實現(xiàn)的,但由于有振子起振的延遲,也會有幾個cm的盲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