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0991|回復: 8
收起左側

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設計論文 附單片機程序與實物制作資料

  [復制鏈接]
ID:254444 發(fā)表于 2017-11-27 2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實物圖
總電路圖:
電源模塊:
測量模塊:
顯示模塊:
課程設計任務書

學生姓名:專業(yè)班級:

指導教師:   工作單位:信息工程學院

題  目:    簡易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設計

初始條件:

LM317               LM337

NE555                            NE5532

STC89C52               TLC549               ICL7660               1602液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務:

1、測量范圍:電阻 100Ω-1MΩ;

電容 100pF-10000pF;

電感 100μH-10mH。

2、測量精度:5%。

3、制作1602液晶顯示器,顯示測量數(shù)值,并用發(fā)光二級管分別指示所測元件的類別。

時間安排:

指導教師簽名: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責任教師)簽名:__________年  月

目錄
摘  要              3
ABSTRACT              4
1、緒論              5
2、電路方案的比較與論證              5
2.1電阻測量方案              5
2.2電容測量方案              7
2.3電感測量方案              8
3、核心元器件介紹              10
3.1 LM317的介紹              10
3.2 LM337的介紹              11
3.3 NE555的介紹              11
3.4 NE5532的介紹              13
3.5 STC89C52的介紹              14
3.6 TLC549的介紹              16
3.7 ICL7660的介紹              17
3.8 1602液晶的介紹              18
4、 單元電路設計              20
4.1 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路的設計              21
4.2 電源顯示電路的設計              21
4.3 電阻測量電路的設計              22
4.4 電容測量電路的設計              23
4.5 電感測量電路的設計              24
4.6 電阻、電容、電感顯示電路的設計              25
5、 程序設計              26
5.1 中斷程序流程圖              26
5.2 主程序流程圖              27
6、仿真結果              27
6.1 電阻測量電路仿真              27
6.2 電容測量電路仿真              28
6.3 電感測量電路仿真              28
7、 調(diào)試過程              29
7.1 電阻、電容和電感測量電路調(diào)試              29
7.2 液晶顯示電路調(diào)試              29
8、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              30
心 得 體 會              31
參 考 文 獻              32
附  件              33
附件1:電路圖              33
附件2:元件清單              34
附件3:程序代碼              35
附件4:實物圖              45
摘要
近幾年來,電子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相當快,電子行業(yè)的公司企業(yè)數(shù)目也不斷增多。這個現(xiàn)象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電子行業(yè)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多。所以,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高校都開設與電子類相關的專業(yè)及課程,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的電子行業(yè)的人才。做過電路設計的工作人員或者學生大多數(shù)使用萬用表來測量一些元件參數(shù)或者電路中的電壓電流。然而萬用表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測量有限種類的元器件的參數(shù),對于電容和電感等一些電抗元件就無能為力了。所以制作一種簡便的電容電感測量儀顯得尤為重要,方便電路設計人員或者高校電子類專業(yè)的學生測量電路中需要用到的電容及電感的具體值。
本次設計的思想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來的。該系統(tǒng)以STC89C52單片機為控制核心,搭配必要的外圍電路對電阻、電容和電感參數(shù)進行測量。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是將電阻阻值、電容容值、電感感值的變化均轉換成方波脈沖頻率的變化,利用計數(shù)器測頻后通過單片機做運算,最后計算出待測元件的各個參數(shù)并顯示在1602液晶屏幕上。系統(tǒng)使用按鍵選擇被測元件類型,使用1602液晶屏作為顯示部分。測量時,只需將待測元件引腳放在測試儀的輸入端,用按鍵操作需要測量的參數(shù),便可以很快測出被測元器件的參數(shù),簡便易用。實驗測試結果表明,本系統(tǒng)性能穩(wěn)定,測量精度高。
1、緒論

在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學習、實驗當中,往往需要對某個元器件的具體參數(shù)進行測量,在這之中萬用表以其簡單易用,功耗低等優(yōu)點被大多數(shù)人所選擇使用。然而萬用表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能夠測量電感,而且容量稍大的電容也顯得無能為力。所以制作一個簡單易用的電抗元器件測量儀是很有必要的。

現(xiàn)在國內(nèi)外有很多儀器設備公司都致力于低功耗手持式電抗元器件測量儀的研究與制作,而且精度越來越高,低功耗越來越低,體積小越來越小一直是他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該類儀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將電阻器阻值的變化量,電容器容值的變化量,電感器電感量的變化量通過一定的調(diào)理電路統(tǒng)統(tǒng)轉換為電壓的變化量或者頻率的變化量等等,再通過高精度AD采集或者頻率檢測計算等方法來得到確定的數(shù)字量的值,進而確定相應元器件的具體參數(shù)。
2、電路方案的比較與論證2.1電阻測量方案

方案一:利用串聯(lián)分壓原理的方案

0.png


圖2-1串聯(lián)分壓電路圖

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分壓原理可知,串聯(lián)電路上電壓與電阻成正比關系。測量待測電阻Rx和已知電阻R0上的電壓,記為UxU0.

方案二:利用直流電橋平衡原理的方案

0.png

圖2-2  直流電橋平衡電路圖

根據(jù)電路平衡原理,不斷調(diào)節(jié)電位器R3,使得電表指針指向正中間,再測量電位器電阻值。

  方案三:利用555構成單穩(wěn)態(tài)的方案

圖2-3   555定時器構成單穩(wěn)態(tài)電路圖

根據(jù)555定時器構成單穩(wěn)態(tài),產(chǎn)生脈沖波形,通過單片機讀取高低電平得出頻率,通過公式換算得到電阻阻值。  

上述三種方案從對測量精度要求而言,方案一的測量精度極差,方案二需要測量的電阻值多,而且測量調(diào)節(jié)麻煩,不易操作與數(shù)字化,相比較而言,方案三還是比較符合要求的,由于是通過單片機讀取轉化,精確度會明顯的提高。故本設計選擇了方案三。

2.2電容測量方案

方案一:利用串聯(lián)分壓原理的方案(原理圖同圖2-1)

通過電容換算的容抗跟已知電阻分壓,通過測量電壓值,再經(jīng)過公式換算得到電容的值。原理同電阻測量的方案一。

方案二:利用交流電橋平衡原理的方案(原理圖同圖2-2)

  通過調(diào)節(jié)Z1、Z2使電橋平衡。這時電表的讀數(shù)為零。通過讀取Z1、Z2、Zn的值,即可得到被測電容的值。

方案三:利用555構成單穩(wěn)態(tài)原理的方案

圖2-4   555定時器構成單穩(wěn)態(tài)電路圖

根據(jù)555定時器構成單穩(wěn)態(tài),產(chǎn)生脈沖波形,通過單片機讀取高低電平得出頻率,通過公式換算得到電容值。

R1=R2,得

上述三種方案從對測量精度要求而言,方案一的測量精度極差,方案二需要測量的電容值多,而且測量調(diào)節(jié)麻煩、電容不易測得準確值,不易操作與數(shù)字化,相比較而言,方案三還是比較符合要求的,由于是通過單片機讀取轉化,精確度會明顯的提高。故本設計選擇了方案三。

2.3電感測量方案

方案一:利用交流電橋平衡原理的方案(原理圖同圖2-2)

方案二:利用電容三點式正弦波震蕩原理的方案

   

                                                       圖2-5 電容三點式正弦波震蕩電路圖

上述兩種方案從對測量精度要求而言,方案二需要測量的電感值多,而且測量調(diào)節(jié)麻煩、電感不易測得準確值,不易操作與數(shù)字化,相比較而言,方案二還是比較符合要求的,由于是通過單片機讀取轉化,精確度會明顯的提高。故本設計選擇了方案二。

3、核心元器件介紹3.1 LM317的介紹

LM317可輸出連續(xù)可調(diào)的正電壓,可調(diào)電壓范圍1.2V—37V,最大輸出電流為1.5A,內(nèi)部含有過流、過熱保護電路,具有安全可靠、應用方便、性能優(yōu)良等特點。

引腳圖:

典型電路:
R1、R2組成電壓輸出調(diào)節(jié)電路,輸出電壓UO表達式為:
V
電容C2R2并聯(lián)組成濾波電路,減小輸出的紋波電壓。二極管D2的作用是防止輸出端與地短路時,電容C2上的電壓損壞穩(wěn)壓器。
3.2 LM337的介紹

與LM317正好相反,LM337可輸出連續(xù)可調(diào)的負電壓,可調(diào)電壓范圍1.2V—37V,最大輸出電流為1.5A,內(nèi)部含有過流、過熱保護電路,具有安全可靠、應用方便、性能優(yōu)良等特點。

引腳圖:

典型電路:

R1、R2組成電壓輸出調(diào)節(jié)電路,輸出電壓UO表達式為:
V

3.3 NE555的介紹
555集成電路開始是作定時器應用的,所以叫做555定時器或555時基電路。但后來經(jīng)過開發(fā),它除了作定時延時控制外,還可用于調(diào)光、調(diào)溫、調(diào)壓、調(diào)速等多種控制及計量檢測。此外,還可以組成脈沖震蕩、單穩(wěn)、雙穩(wěn)和脈沖調(diào)制電路,用于交流信號源、電源變換、頻率變換、脈沖調(diào)制等。它由于工作可靠、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目前被用于各種電子產(chǎn)品中,555集成電路內(nèi)部有幾十個元器件,有分壓器、比較器、基本R-S觸發(fā)器、放電管以及緩沖器等,電路比較復雜,是模擬電路和數(shù)字電路的混合體。
555集成電路內(nèi)部結構圖:
引腳圖:

管腳介紹:
555集成電路是8腳封裝,雙列直插型,如圖(A)所示,按輸入輸出的排列可看成如圖(B)所示。其中6腳稱閾值端(TH),是上比較器的輸入;2腳稱觸發(fā)端,是下比較器的輸入;3腳是輸出端(VO),它有0和1兩種狀態(tài),由輸入端所加電平?jīng)Q定;7腳是放電端(DIS),它是內(nèi)部放電管的輸出,有懸空和接地兩種狀態(tài),也是由輸入端的狀態(tài)決定;4腳是復位端(MR),加上低電平時可使輸出為低電平;5腳是控制電壓端(VC),可用它改變上下觸發(fā)電平值;8腳是電源端,1腳是接地端。
典型應用—555震蕩器電路:
由555構成的多諧振蕩器如圖(a)所示,輸出波形如圖(b)所示。

3.4 NE5532的介紹
NE5532是一種雙運放高性能低噪聲運算放大器。 相比較大多數(shù)標準運算放大器,如1458,它顯示出更好的噪聲性能,提高輸出驅動能力和相當高的小信號和電源帶寬。這使該器件特別適合應用在高品質(zhì)和專業(yè)音響設備,儀器和控制電路和電話通道放大器。如果噪音非常最重要的,因此建議使用5532A版,因為它能保證噪聲電壓指標。
NE5532特點:
  •小信號帶寬:10MHZ
•輸出驅動能力:600Ω,10V(有效值)
•輸入噪聲電壓:5nV/√Hz(典型值)
•直流 [url=]電壓增[/url]益:50000
•交流電壓增益:2200-10KHZ
•功率帶寬: 140KHZ
•轉換速率: 9V/μs
•大的電源電壓范圍:±3V-±20V
•單位增益補償
NE5532引腳圖:
NE5532內(nèi)部原理圖:
(見附件)

3.5 STC89C52的介紹
STC單片機的優(yōu)點:
★加密性強,很難解密或破解
★超強抗干擾:
1 、高抗靜電(ESD保護)
2 、輕松過 2KV/4KV快速脈沖干擾(EFT 測試)
3 、寬電壓,不怕電源抖動
4 、寬溫度范圍,-40℃~85℃
5 、I/O 口經(jīng)過特殊處理
6 、單片機內(nèi)部的電源供電系統(tǒng)經(jīng)過特殊處理
7 、單片機內(nèi)部的時鐘電路經(jīng)過特殊處理
8 、單片機內(nèi)部的復位電路經(jīng)過特殊處理
9 、單片機內(nèi)部的看門狗電路經(jīng)過特殊處理
★超低功耗:
1 、掉電模式:典型功耗<0.1 μ A   
2 、空閑模式:典型功耗2mA
3 、正常工作模式:典型功耗4mA-7mA
4 、掉電模式可由外部中斷喚醒,適用于電池供電系統(tǒng),如水表、氣表、便攜設備等.
★在系統(tǒng)可編程,無需編程器,可遠程升級
★可送 STC-ISP 下載編程器,1 萬片/人/天
★可供應內(nèi)部集成 MAX810 專用復位電路的單片機
STC89C52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原理圖:
3.6 TLC549的介紹
  TLC549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生產(chǎn)的8位串行A/D轉換器芯片,可與通用微處理器、控制器通過CLK、CS、DATA OUT三條口線進行串行接口。具有4MHz片內(nèi)系統(tǒng)時鐘和軟、硬件控制電路,轉換時間最長17μs, TLC549為40 000次/s?偸д{(diào)誤差最大為±0.5LSB,典型功耗值為6mW。采用差分參考電壓高阻輸入,抗干擾,可按比例量程校準轉換范圍,VREF-接地,VREF+VREF-≥1V,可用于較小信號的采樣。
引腳圖:
極限參數(shù):
    ●電源電壓:6.5V;
  ●輸入電壓范圍:0.3V~VCC+0.3V;
  ●輸出電壓范圍:0.3V~VCC+0.3V;
  ●峰值輸入電流(任一輸入端):±10mA;
  ●總峰值輸入電流(所有輸入端):±30mA;
  ●工作溫度: TLC549C:0℃~70℃
    TLC549I:-40℃~85℃
    TLC549M:-55℃~125℃
工作原理:
  TLC549均有片內(nèi)系統(tǒng)時鐘,該時鐘與I/O CLOCK是獨立工作的,無須特殊的速度或相位匹配。其工作時序如圖2所示。
  當CS為高時,數(shù)據(jù)輸出(DATA OUT)端處于高阻狀態(tài),此時I/O CLOCK不起作用。這種CS控制作用允許在同時使用多片TLC549時,共用I/O CLOCK,以減少多路(片)A/D并用時的I/O控制端口。
通常的控制時序:
    (1)將CS置低。內(nèi)部電路在測得CS下降沿后,再等待兩個內(nèi)部時鐘上升沿和一個下降沿后,然后確認這一變化,最后自動將前一次轉換結果的最高位(D7)位輸出到DATA OUT端上。
  (2) 前四個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和第5個位(D6、D5、D4、D3),片上采樣保持電路在第4個I/O CLOCK下降沿開始采樣模擬輸入。
   (3)接下來的3個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移出第6、7、8(D2、D1、D0)個轉換位,
  (4)最后,片上采樣保持電路在第8個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將移出第6、7、8(D2、D1、D0)個轉換位。保持功能將持續(xù)4個內(nèi)部時鐘周期,然后開始進行32個內(nèi)部時鐘周期的A/D轉換。第8個I/O CLOCK后,CS必須為高,或I/O CLOCK保持低電平,這種狀態(tài)需要維持36個內(nèi)部系統(tǒng)時鐘周期以等待保持和轉換工作的完成。如果CS為低時I/O CLOCK上出現(xiàn)一個有效干擾脈沖,則微處理器/控制器將與器件的I/O時序失去同步;若CS為高時出現(xiàn)一次有效低電平,則將使引腳重新初始化,從而脫離原轉換過程。
  在36個內(nèi)部系統(tǒng)時鐘周期結束之前,實施步驟(1)-(4),可重新啟動一次新的A/D轉換,與此同時,正在進行的轉換終止,此時的輸出是前一次的轉換結果而不是正在進行的轉換結果。
  若要在特定的時刻采樣模擬信號,應使第8個I/O CLOCK時鐘的下降沿與該時刻對應,因為芯片雖在第4個I/O CLOCK時鐘下降沿開始采樣,卻在第8個I/O CLOCK的下降沿開始保存。
時序圖:
3.7 ICL7660的介紹
ICL7660是Maxim公司生產(chǎn)的小功率極性反轉電源轉換器。該集成電路與TC7662ACPA MAX1044的內(nèi)部電路及引腳功能完全一致,可以直接替換。
引腳圖:

引腳介紹:
引腳號
引腳符號
引腳功能
1
N.C
空腳
2
CAP+
儲能電容正極
3
GND
接地
4
CAP-
儲能電容負極
5
VOUT
負電壓輸出端
6
LV
輸入低壓電壓控制端,輸入電壓低于3.5V時,該腳接地,輸入電壓高于3.5V時,該腳必須懸空。
7
OSC
工作時鐘輸入端
8
V+
電源輸入端

ICL7660作為電源極性轉換器的典型應用電路:
3.8 1602液晶的介紹
本設計使用的1602液晶為5V電壓驅動,帶背光,可顯示兩行,每行16個字符,不能顯示漢字,內(nèi)置含128個字符的ASCII字符集字庫,只有并行接口,無串行接口。
1602與單片機接口:

接口說明:
編號
符號
引腳說明
編號
符號
引腳說明
1
VSS
電源地
9
D2
數(shù)據(jù)口
2
VDD
電源正極
10
D3
數(shù)據(jù)口
3
VQ
液晶顯示對比度調(diào)節(jié)
11
D4
數(shù)據(jù)口
4
RS
數(shù)據(jù)/命令選擇端(H/L)
12
D5
數(shù)據(jù)口
5
R/W
讀寫選擇端(H/L)
13
D6
數(shù)據(jù)口
6
E
使能信號
14
D7
數(shù)據(jù)口
7
D0
數(shù)據(jù)口
15
BLA
背光燈電源正極
8
D1
數(shù)據(jù)口
16
BLK
背光燈電源負極

基本操作時序:
讀狀態(tài) 輸入:RS=L,R/W=H,E=H                                                                                                 輸出:D0~D7=狀態(tài)字
讀數(shù)據(jù) 輸入:RS=H,R/W=H,E=H                                                                                                 輸出:無
寫指令 輸入:RS=L,R/W=L,D0~D7=指令碼,E=高脈沖              輸出:D0~D7=數(shù)據(jù)
寫數(shù)據(jù) 輸入:RS=H,R/W=L,D0~D7=指令碼,E=高脈沖              輸出:無

1602寫操作時序圖:
4、單元電路設計
系統(tǒng)方框圖:


4.1 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路的設計
本系統(tǒng)采用雙電源供電,故應設計正、負兩路直流穩(wěn)壓電源。
4.2 電源顯示電路的設計
由于TLC549輸入電壓范圍不超過5V,而要測的直流電源電壓達15V,可用變阻器分壓,將電源電壓縮小為1/4后輸給TLC549。又由于TLC549只能輸入正電壓,對于負電壓,可用一NE5532構成的反相器先將負電壓轉成正電壓再加到TLC549的輸入端。其中NE5532采用雙電源供電效果比較理想,VEE由ICL7660構成的電源極性轉換電路提供,將+5V轉換為-5V。TLC549采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1602液晶顯示。
4.3 電阻測量電路的設計
P1^5接一獨立按鍵,當其按下時,NE555的3引腳輸出方波,3腳與P1^2相接,可通過程序測出其頻率,進而求出Rx的值,顯示在1602液晶屏上。
4.4 電容測量電路的設計
P1^6接一獨立按鍵,當其按下時,NE555的3引腳輸出方波,3腳與P1^3相接,可通過程序測出其頻率,進而求出Cx的值,顯示在1602液晶屏上。
4.5 電感測量電路的設計
由于電容三點式震蕩電路產(chǎn)生的信號較小,所以先加一級單管放大,在跟比較器將正弦波轉化成方波。P1^4接一獨立按鍵,當其按下時,運放輸出口輸出方波,該口與P1^3相接,可通過程序測出其頻率,進而求出Lx的值,顯示在1602液晶屏上。
4.6 電阻、電容、電感顯示電路的設計
采用1602液晶顯示,耗能低,顯示數(shù)值范圍較大。
5、程序設計5.1 中斷程序流程圖

5.2 主程序流程圖

6、仿真結果6.1 電阻測量電路仿真
仿真電路圖:
輸出波形:
6.2 電容測量電路仿真
仿真電路圖:
輸出波形:
6.3 電感測量電路仿真
仿真電路圖:
輸出波形:
7、調(diào)試過程7.1 電阻、電容和電感測量電路調(diào)試
接通電源,用示波器觀察輸出波形,若為方波,則電路焊接無誤,否則檢查電路。
在調(diào)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若改變電源電壓,輸出方波的頻率會發(fā)生變化,計算出的數(shù)值存在一定誤差,當VCC為3.25V左右時誤差較小。
7.2 液晶顯示電路調(diào)試
將測量電路的輸出分別與單片機的P1^5、P1^6、P1^7相接,觀察液晶是否顯示測量結果。
在調(diào)試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電阻、電容的測量誤差較小,由于電容三點式震蕩電路的頻率不穩(wěn)定,電感測量的誤差較大。
8、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
待      測      元      件
示  波  器  測  量  結  果
單  片  機  顯  示  結  果
待 測 電 阻
標   稱   值
(Ω)
頻  率
(Hz)
計 算 值
(Ω)
相對誤差
(%)
頻   率
(Hz)
計 算 值
(Ω)
相對誤差
(%)




R
1000
5882
1064.36
6.44
5796
1094
9.40
2000
3289
2021.74
1.09
3233
2081
4.05
2400
2841
2364.21
1.49
2801
2425
1.04
5100
1389
4992.45
2.11
1365
5134
0.67
100000
730
9634.74
3.65
716
9924
0.76
12000
610
11559.60
3.67
600
11872
1.07
39000
184
38669.88
0.85
182
39484
1.24
100000
70
101890.82
1.89
68
105930
5.93
330000
20
356992.86
8.18
20
360523
9.25
待測電容
標  稱  值
(pF)
頻  率
(Hz)
計 算 值
(pF)
相對誤差
(%)
頻  率
(Hz)
計 算 值
(pF)
相對誤差
(%)

C
100
7813
119.51
19.51
7616
123
23.00
470
1953
478.09
1.72
1965
479
1.91
10000
89
10491.09
4.91
87
10838
8.38
待測電感
標  稱  值
(uH)
頻  率
(Hz)
計 算 值
(uH)
相對誤差
(%)
頻  率
(Hz)
計 算 值
(uH)
相對誤差
(%)

L
100
113600
78.59
21.41
113875
78.21
21.79
150
90910
122.72
18.19
91574
120.95
19.37
220
74630
182.10
17.23
75132
179.68
18.33
470
44250
517.98
10.21
43886
526.61
12.04



心 得 體 會

這次模電課設的論文和設計是我這大學期間干的最有意義的事之一。從最初的選題,開題到寫論文直到完成論文。其間,查找資料,老師指導,與同學交流,反復修改論文,每一個過程都是對自己能力的一次檢驗和充實。通過這次實踐,我了解了簡易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的用途及工作原理,熟悉了其的設計步驟,鍛煉了設計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自己獨立設計能力。這次課程設計收獲很多,比如學會了查找相關資料相關標準,分析數(shù)據(jù),提高了自己的制作能力。這么一次鍛煉可以學到書本里許多學不到的知識,堅韌、獨立、思考等。但是課程設計也暴露出自己專業(yè)基礎的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缺乏綜合應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對材料的不了解等等。由于能力有限,未能做到準確測量電阻、電容和電感,某些測量結果誤差,測量范圍較小,感到有點兒遺憾。這次實踐是對自己模電所學的一次大檢閱,使我明白自己知識還很不全面。

本設計是在老師的精心指導和鼓勵下完成的。在此,謹向老師和幫助我的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此外,我還要感謝在我的論文中所有被援引過的文獻的作者們,他們是我的知識之源!

最后,再次向所有給予我?guī)椭凸膭畹耐瑢W和老師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參 考 文 獻

[1] 吳友宇主編.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康華光主編. 電子技術基礎(數(shù)字部分、模擬部分). 第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郭天祥主編. 51單片機C語言教程--入門、提高、開發(fā)、拓展全攻略.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4] 聶典,丁偉. Multisim 10計算機仿真--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的應用.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5] 鈴木雅臣. 晶體管電路設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附  件
附件1:電路圖

附件2:元件清單
元件
型號
位號
數(shù)量
單片機
STC89C52RC
U1
1
排阻
A103J
R3
1
電位器
10KΩ
R2,R13,R17,R18
4
晶振
11.0592M
X1
1
電解電容
25V,10uF
C3
1
瓷片電容
103(0.01uF)
C1,C2,C11
3
電阻
10KΩ
R1,R13,R18
3
按鍵

J1,J2,J3,J4
4
液晶
1602
U2
1
555定時器
NE555
A1,A2
2
電阻
300Ω
R4
1
電阻
510KΩ
R5,R6
2
瓷片電容
104(0.1uF)
C4,C5,C6,C7,C8,C9
6
電阻
100KΩ
R7,R9
2
電解電容
50V,22uF
C10
1
三極管
S9018(NPN型)
Q1,Q2,Q3
3
電阻
2KΩ
R10
1
電阻
1KΩ
R8,R11,R14
3
電解電容
50V,47uF
C12,C13
2
電阻
39KΩ
R12,R19
2
電阻
51Ω
R15,R16
2
電解電容
25V,470uF
C14
1
運放
NE5532
U3
1

附件3:程序代碼
單片機源程序如下:
  1. 程序2:電阻、電容和電感測量值的顯示
  2. //簡易電阻、電容、電感測量儀程序
  3. //初始化
  4. #include <reg52.h>
  5.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6.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7.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8. #define    PI3.1415926
  9. uchar code table1[8]="Welcome!";
  10. uchar table2[16]="f(Hz)=";
  11. uchar table3[16]="R(Ohm)=";
  12. uchar table4[16]="C(pF)=";
  13. uchar table5[16]="L(uH)=";
  14. uchar num,a=0,th0,tl0;
  15. uint C,L;
  16. ulong f,R;
  17. sbit lcden=P2^4;                         //液晶使能端   
  18. sbit lcdrs=P2^5;                        //液晶數(shù)據(jù)命令選擇端
  19. sbit key_R=P1^5;                      //測量電阻按鍵
  20. sbit key_C=P1^6;                      //測量電容按鍵
  21. sbit key_L=P1^7;                      //測量電感按鍵
  22. sbit R_out=P1^2;                        //測量電阻信號輸入
  23. sbit C_out=P1^3;                        //測量電容信號輸入
  24. sbit L_out=P1^4;                        //測量電感信號輸入
  25. //聲明子函數(shù)
  26. void delayms(uint xms);               //延時函數(shù)
  27.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液晶寫命令函數(shù)
  28. 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         //液晶寫數(shù)據(jù)函數(shù)   
  29. void led_init();                            //液晶初始化函數(shù)
  30. void t_init();                               //定時器0初始化函數(shù)
  31. void keyscan();                            //鍵盤檢測函數(shù)(確定被測元件為電阻、電容或電感)
  32. void display_f(ulong f);              //頻率顯示函數(shù)
  33. void display_R(ulong R);             //電阻顯示函數(shù)
  34. void display_C(uint C);              //電容顯示函數(shù)
  35. void display_L(uint L);                //電感顯示函數(shù)
  36. //主函數(shù)
  37. void main()
  38. {
  39. led_init();
  40. t_init();
  41. keyscan();
  42. write_com(0x01);
  43. while(1)
  44.   {
  45.        display_f(f);
  46.        switch(a)
  47.        {
  48.          case1:R=(ulong)(5000000.0/0.6931472/f-150+0.5);display_R(R);break;
  49.          case2:C=(int)(100000000.0/153/0.6931472/f+0.5);display_C(C);break;
  50.          case3:L=(int)(1000000000000.0/0.1/PI/PI/f/f+0.5);display_L(L);break;
  51.       }
  52.   }
  53. }
  54. //中斷函數(shù)
  55. void T0_count() interrupt 1
  56. {
  57. switch(a)
  58.   {
  59.   case 1:while(R_out);
  60.               while(!R_out);
  61.                TH0=0;
  62.                TL0=0;
  63.                while(R_out);
  64.                while(!R_out);
  65.                th0=TH0;
  66.                tl0=TL0;
  67.                TR0=0;
  68.                break;
  69.   case 2:while(C_out);
  70.               while(!C_out);
  71.                TH0=0;
  72.                TL0=0;
  73.                 while(C_out);
  74.                while(!C_out);
  75.                th0=TH0;
  76.                tl0=TL0;
  77.                TR0=0;
  78.                break;
  79.        case3:while(L_out);
  80.               while(!L_out);
  81.                TH0=0;
  82.                TL0=0;
  83.                while(L_out);
  84.                while(!L_out);
  85.                th0=TH0;
  86.                tl0=TL0;
  87.                TR0=0;
  88.                break;
  89.    }
  90.   f=1000000.0/1.085069/(th0*256+tl0)+0.5;
  91. }
  92. //延時函數(shù)
  93. void delayms(uint xms)  
  94. {
  95. uint i,j;
  96. for(i=xms;i>0;i--)
  97.        for(j=110;j>0;j--);
  98. }
  99. //液晶寫命令函數(shù)
  100.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101. {
  102. lcdrs=0;
  103. P0=com;
  104. delayms(5);
  105. lcden=1;
  106. delayms(5);
  107. lcden=0;
  108. }
  109. //液晶寫數(shù)據(jù)函數(shù)
  110. void write_data(uchar date)   
  111. {
  112. lcdrs=1;
  113. P0=date;
  114. delayms(5);
  115. lcden=1;
  116. delayms(5);
  117. lcden=0;
  118. }
  119. //液晶初始化函數(shù)
  120. void led_init()
  121. {
  122. lcden=0;
  123. write_com(0x38);                    //設置16×2顯示,5×7點陣,8位數(shù)據(jù)接口               
  124. write_com(0x0c);                    //設置開顯示,不顯示光標         
  125. write_com(0x06);                    //寫一個字符后地址指針加1            
  126.   write_com(0x01);                    //顯示清0,數(shù)據(jù)指針清0           
  127. write_com(0x80);                    //顯示歡迎界面
  128. for(num=0;num<8;num++)
  129.   {
  130.         write_data(table1[num]);
  131.         delayms(5);
  132.   }
  133. }
  134. //定時器0初始化函數(shù)
  135. void t_init()
  136. {
  137. TMOD=0x01;                         //設置定時器0工作方式1(M1M0=0x0001)                                                     
  138. TH0=0;                                  //裝初值               
  139. TL0=0;
  140. EA=1;                                    //開總中斷                  
  141. ET0=1;                                   //開定時器0中斷
  142. TR0=1;                                   //啟動定時器0
  143. }
  144. //鍵盤檢測函數(shù)(確定被測元件為電阻、電容或電感)
  145. void keyscan()
  146. {
  147. if(key_R==0)
  148.   {
  149.        delayms(10);
  150.        if(key_R==0)
  151.          a=1;
  152.   }
  153. else
  154.    if(key_C==0)
  155.     {
  156.          delayms(10);
  157.          if(key_C==0)
  158.            a=2;
  159.     }
  160.       else
  161.      if(key_L==0)
  162.      {
  163.            delayms(10);
  164.            if(key_L==0)
  165.              a=3;
  166.      }
  167.          else
  168.               while(key_R&&key_C&&key_L);              //按鍵按下時退出死循環(huán)
  169. }
  170. //頻率顯示函數(shù)
  171. void display_f(ulong f)  
  172. {
  173. uchar count=0;
  174. ulong f0;
  175. f0=f;

  176. ……………………

  177. …………限于本文篇幅 余下代碼請從51黑下載附件…………
復制代碼
完整的Word格式文檔51黑下載地址(共48頁):
簡易電阻、電容和電感測試儀設計.doc (1.64 MB, 下載次數(shù): 137)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黑幣 +50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共享資料的黑幣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1 發(fā)表于 2017-11-28 02:57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資料,51黑有你更精彩!!!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583274 發(fā)表于 2019-7-13 09:09 | 顯示全部樓層
很棒,這個資料很全面,詳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576744 發(fā)表于 2019-7-14 08:49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謝謝大佬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69380 發(fā)表于 2019-7-23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不錯的資料,講解也詳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256725 發(fā)表于 2019-8-9 18:57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什么按電路圖電感仿真會出錯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767535 發(fā)表于 2020-8-22 15:56 | 顯示全部樓層
老莊扒 發(fā)表于 2019-8-9 18:57
為什么按電路圖電感仿真會出錯的

我也是,什么問題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978679 發(fā)表于 2022-10-11 14:17 | 顯示全部樓層
資料不錯,但是集成度還是不高,分立件多精度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ID:335252 發(fā)表于 2022-10-12 19:31 | 顯示全部樓層
版主好棒。。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手機版|小黑屋|51黑電子論壇 |51黑電子論壇6群 QQ 管理員QQ:125739409;技術交流QQ群281945664

Powered by 單片機教程網(wǎng)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